为进一步推动数字化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变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11月17日上午,在常州市丁堰小学举行了经开区数字化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丁堰小学殷普成老师展示了一节数学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他找准融合点,将传统媒体与数字化技术巧妙结合,利用数字化技术创设情景,多感官参与、多方法操作、多层次深入,使学生能在触及数学学科本质的有深度的活动中学习,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促进了“数字化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新安小学陶渊华老师执教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他利用数字化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抓住概念的内涵本质,通过分东西创设矛盾冲突,从而自然的引入分数。在整个表象的建立中,又恰当融合数字化技术,及时反馈、适时点拨、层层深入,通过组织学生操作、观察、思考,在精心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认识几分之一,不断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在数字化环境下,使数学的生动和深刻体现出了巧妙的平衡。
在课后研讨中,两位执教老师分别结合数学活动课型和概念课型,反思了数字化技术与相关教学内容融合的策略思考。听课的教师围绕数字化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应用展开探讨,既肯定了两节课的成功之处,又阐述了自己的独特见解。经开区教师发展中心魏忠老师立足于“双减时代”数字化环境下的数学常态课教学,结合两节课例,从技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凸显数学本质的角度,剖析了技术在数学常态课教学中的即时反馈、评价交流、精准反馈策略。
通过此次活动,全体参加老师进一步理解了要实现数字化技术与数学常态课堂的深度融合,教师从教学设计的一开始,就要考虑将包括技术在内的各种要素有机融合,在融合中以知识为载体,精心设计数字化环境下的每一个学习活动,并适时介入、引领、跟进,帮助学生学会思维,促进学生逐步做到“想得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真正做到为思维的发展而“融合”。
撰稿:刘健;摄影:张伟华、陈慧;审核:恽莉萍